公告详情

        暑假刚刚结束,迎来九月份开学季。记者从广东省反诈中心了解到,近两三个月来,冒充公检法诈骗和兼职刷单诈骗警情较为突出,二维码支付形式的第三方支付成为日益常见的诈骗资金转入方式。省反诈中心发出提醒,开学季到来,学生和家长尤其需提高警惕,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时,务必仔细核实,避免轻信受骗。

        以7月份的统计数据为例,全省有效电信网络诈骗警情约9000起,环比上升2.11%,网络诈骗犯罪占比过半。其中,网络购物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网络兼职刷单诈骗比例最高,分别占17%、12.65%、11.24%、10.63%、10.32%。


开学现场

开学现场

冒充公检法诈骗卷土重来

女子为证“清白”被骗95万

        “手机欠费”“银行卡涉案”“违法快件被扣”?为帮事主“自证清白”,所谓的“公检法”部门便以“资金清查”为由,让事主将钱转至“安全账户”。当心,这是一个骗局。

        近日,冒充“公检法”诈骗有卷土重来之势。今年7月,全省各地反诈中心就接到冒充公检法诈骗警情超过1000起,环比增长34%。不法分子常冒充运营商、银行、快递客服,称事主涉案并以帮事主证明清白报案为由,转接至所谓的“公安机关”接听。同时,假冒办案人员,以事主的身份证、银行卡被盗用,涉嫌事主涉黑、涉毒或涉嫌经济犯罪,要求事主配合调查,并恐吓事主不能告诉任何人。随后以“资金清查”为由,诱骗事主将所有资金转入开通网银和电子密码器的银行卡,并要求提供手机验证码和电子密码器密码。

        广州反诈中心公布了一个案例:8月2日9时许,刘某接到一自称某快递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有一个内含8个伪造的身份证的快件被海关扣查,刘某否认后对方帮事主转接至“XX市XX区刑侦办公室”报案。一自称是“XX市公安局刑警”的男子告诉刘某不但其伪造身份证,而且名下银行卡还涉嫌洗黑钱,并以帮事主洗清案情为由,要求事主接听办案人员“杨科长”的电话并配合接下来的工作。稍后,一自称是“杨科长”的男子联系了事主,并要求刘某登录一个网站查看“拘捕令”,对方要求事主将名下所有财产转移到开通网银的工商银行卡和中国银行卡上,并要求事主提供手机验证码和电子密码器密码,即刻删掉手机短信内容。事主按照对方指引操作后致电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客服,发现卡内资金已经被转走95万元,才意识到被骗。

        与之类似,今年5月,佛山事主周某接到一个自称是通信部门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对方声称周某在上海开通了一个移动号码,该号码涉嫌诈骗216万元。周某否认后也陷入“套路”,先后6次向“安全账户”转账130余万元。


【反诈中心提醒】

        警方提示,凡是接到自称公检法机关的电话,要求找隐秘地点、做电话笔录、查看网页上的“通缉令”“逮捕令”,并要求把钱转到“安全账户”或“资金审查”的,都是骗子。


暑期招聘求职类案件多发

求职需先行垫付资金?拒绝!

        兼职模特每小时收入300元,但前提是拍摄价值高达几千元的“模特卡”?“急求兼职淘宝刷单员,工资日结,业绩好有提成”背后却是“环环相扣”的骗局。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不少大学生在网上求职,陷入骗局的案件时有发生。

        据广州反诈骗中心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和短信诈骗分别占广州市电信诈骗警情的62.5%、31.6%和5.9%。其中,招聘求职类占网络诈骗比重的18.6%,而招聘求职类中又以兼职刷单刷信誉最为常见,占比高达 81.9%。

        8月初,广州某大学生小陆在网上找兼职刷单工作,通过QQ与对方联系后,按对方的指引下单选定商品,将未付款的订单截图发给对方。对方要求其通过支付宝扫描发来的二维码进行付款,刷完第一单小额订单后对方按照约定返还。小陆随后相信对方并开始刷第二单,扫描支付完后对方又称第二单有三个任务且每个任务内含多个商品,要求完成三个任务后方可返还本金和佣金。小陆按照对方的要求前后共支付4次共计24000元后要求对方返还本金和佣金,对方以未完成任务要求其继续刷单,这时小陆意识到自己被骗。

        除了刷单刷信誉,求职面试时以办理“就业证”“健康证”等各类证件,收取“中介费”“服装费”等为名进行诈骗也较为常见。今年暑假,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周某加入了一个名为“广州家教一对一”QQ群。一名自称负责人的“张老师”联系了周某,向其介绍一份家教工作,并要求收取中介信息费480元。7月11日,周某通过支付宝向对方账户汇款480元。当晚23时,周某在宿舍内与相同经历的同学聊起,才发现有可疑,后发现该QQ群已经解散,该“张老师”的QQ号已经删除了事主,无法联系。


【反诈中心提醒】

        网络信息鱼目混珠,不法分子经常通过QQ、YY、微信群、招聘网站等社交平台发布“报酬丰厚”的虚假招工信息吸引眼球。一旦事主听信,按其指引操作,不但不能及时找到工作,反而还会被对方以会员费、升级费、培训费、资料费、押金、保证金等各种名目“忽悠”,不断地按照对方要求转账汇款。最终都是越陷越深,损失越来越大。警方提示,找兼职找工作应通过正规途径,多方核实招聘单位的真实性,不轻信“回报高、收益快”的谎言,做到不转账、不汇款。


原文链接

返回列表